材料方面:耐200℃以上高温的特种电极材料专用技术集中在日美企业,国内依赖进口,采购周期超3个月;
算法方面:高精度温度补偿、多参数融合算法被哈希、E+H等企业垄断,国内产品在宽量程下误差超±5%;
成本方面:进口传感器价格是国产的3~5倍,某化工园区100套系统年维护成本超500万元。
耐高温传感器:开发分体式传感器(传感器头耐200℃,电子元件外置),适配核电、高温蒸煮工艺;
物联网模块:集成NB-IoT通讯,功耗降至0.2W,支持太阳能供电,实现偏远地区无人值守监测;
AI算法:基于10万组工业数据训练的预测模型,提前7天预警传感器漂移,运维成本降低50%。
核电废水监测:耐高温传感器可直接插入反应堆冷却系统,实时监测硼浓度,替代进口设备(成本降低60%);
智慧水务:低功耗传感器构建水质物联网,某试点项目已实现30个监测点数据无线传输,年节省通讯费用12万元。
